高新民: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点及发展思路建议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编说
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导和基础,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航天业作为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紧密结合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竞争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基于此,《卫星与网络》特制作“工业互联网专刊”(2021年4期),以期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推进有所助力。
(特别鸣谢李伯虎、倪光南、王建伟、宁振波、赵敏、朱铎先、郎燕等人士对本次专刊的专业指导)
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点及发展思路建议
文 | 高新民(中国互联网协会原副理事长,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工业互联网是美国企业于2012年提出的IndustrialInternet的中文译称,也有译作产业互联网的,中文的两种译名就成了两种概念,在国内引发了一些争论,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关键是它的内涵是什么,要做什么,搞清楚就可以了。我国工信部早在2008年就在工业领域提出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形成企业贯标体系。2015年国务院文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出台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工信部推出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己基本完成。
这三年中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进展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体系架构完善,平台体系建设,工业软件研发,标识解析布局,企业应用实践,安全保障构筑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点及发展思路建议说在新赛道上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是工业互联网毕竟是个新赛道(新事物),总体上还处在探索阶段,与我们熟悉的消费互联网有相当多的差异,或者说难度大得多。
工业互联网推进的难度,根源在于互联网的本质是联接事物和处理数据和信息。消费互联网涉及的领域是服务业,特别是生活类服务业,是一种信息密集型产业,基本上不涉及对物料的制造加工过程,国际上将服务业列为无形产业(IntangibleIndustry),因此互联网+服务业相对容易成功。
而工业互联网涉及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处理数据和信息(尽管很重要),但替代不了物质生产加工涉及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它可以优化、调控,但不能替代。所以我们常说工业互联网是赋能器,它不是工业本身,解决不了工业本身的所有问题,例如常说的工业“四基”问题(“四基”指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不是仅靠互联网就能解决的。
一、两个行业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目前从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视角看,还存在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
(一)互联网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
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看,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距今已26年。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目前互联网的终端用户以消费者个人为主,和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一样主要实现人的互联,主要面对个人用户提供消费服务。
所以把现有的互联网称为消费互联网,一般在互联网业界称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而工业互联网又称产业互联网,主要用于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被视为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中国互联网行业长期从事消费互联网工作,在理解产业互联网时往往呈现路径依赖,将原有的经验,即以消费互联网的概念理解工业互联网,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偏差。
应该说,工业互联网虽然也是互联网,有其共性一面,但更重要的要看到与现存消费互联网有不少区别。
(二)工业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
从工业企业的角度看,工业化从机械化开始,又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信息化阶段,现在又发展到网络化和智能化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又可以视为工业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工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工信部早就提出了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概念,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界定了四个阶段,即起步建设阶段、单项应用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协同创新阶段。(参见图1)
图1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四阶段图示
工业互联网应该是进入到两化融合的协同创新阶段,协同创新对两化融合深度提出了前所未有要求。从工业企业的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是一个新鲜事物。不能用原来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目标框住自己,也不宜因工业本身基础尚有短板,而低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无论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还是工业企业的角度看,工业互联网虽然和他们熟悉的行业存在继承关系,但仍是一个发展新事物。对产业基础现代化和产业高端化的提升,不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工业企业,不论企业规模、发展水平,都有重大意义。
(三)工业互联网有哪些特殊点
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有基本共同点,例如同样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理念,基于共同的软硬件网络架构等。但它们有以下不同点:
(1)服务对象不同
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二者共享互联网开放共享的体系和架构,但消费互联网主要服务于个人,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而工业互联网以面向企业用户为主。服务对象的不同带来了应用模式的巨大差异。
(2)服务需求的差异
消费互联网面向人,虽然单个人的行为和需求很难准确预测,但大量人群的需求在统计上存在很多的共性。而工业互联网面向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类别和产品差异很大,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也更加碎片化,差异性很大。相对而言,消费互联网面对的需求较易同类化,而工业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更为复杂多样,因此也带来更高的难度。
(3)互动程度不一样
现有的消费互联网中,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和现实的物理世界基本是并行的时空,两者之间的交互是通过人,工业互联网中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是高度融合互联的,两者互动是直接的、自动的。
(4)技术架构需要升级
虽然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一样基于互联网架构体系,但网络架构需要升级。现有互联网是以计算机服务器为中心的基础架构,不同计算机系统数据和信息的交互主要通过人,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以数据或信息为中心的架构,以实现不同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自动互联,尽量减少人的干预,以支持数据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需求问题。
(5)对支撑技术的要求不同
消费互联网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普及,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他们需要解决“双11”,“618”等购物节时海量的并发需求,也就是专注于大流量和高并发的任务。工业互联网服务于企业,作用对象是机器、物品和流程,要求做到快响应、强精准、强适配和高可靠。就算对同样的技术,二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为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面对的场景更为复杂,识别要做到更高的精准度和适配性。
(6)商业模式的不同
消费互联网面向个人用户,走的是流量经济路线,流量代表的用户数量是潜在的商业价值,各种吸引用户的手段形成护城河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司空见惯。工业互联网更多还是要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具体的、差异化的难点痛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为用户产生价值,换句话说,工业互联网要走价值经济路线。
(7)应用场景的分化
消费互联网虽然面对的顾客众多,需要交易的商品和服务众多,但大量人群的需求有迹可循,通用性的需求比较多,需求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在应用上很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需求异常复杂,不仅一个行业和另一个行业不一样,同一个行业里不同企业也不一样,一个企业里不同产品不一样,同样的产品不同批次和型号不一样。这样分类精细而且差异化大的应用场景,很难产生通用的解决方案。
二、工业互联网推进的难点
(一)工业互联网无法简单复制消费互联网发展路径
如上所述,正在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和现有的消费互联网很多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点也由此而生。
从技术上说,现有消费互联网更多服务于大流量和高并发的需求。而工业互联网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还要求低时延和快速响应。另外,现有互联网以服务器计算机为中心。互联网架构向以数据和信息为中心,支持工业互联网异构工业数据的互联和自动交互,仍然是需要积极探索的难题。
由于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同,其发展不能照搬消费互联网的经验。套用消费互联网领域流量经济模式,很难成功,需要扎扎实实地为制造企业创造实际价值,否则便无法生存和发展。
工业互联网面对工业企业碎片化的应用场景,难以找到包罗万象的统一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如何找到好的切入点,以合适的费效比解决工业企业个性化的重点需求,也带有很大的难度。总而言之,工业互联网并非工业和消费互联网的简单叠加,从体系、技术、模式和应用等角度都有所不同。
(二)工业互联网比企业信息化范畴广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为工业互联网奠定了基础,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中国工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总体来说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从物料需求计划MRP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信息化获得成功,能带来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和管理的规范。
工业互联网作为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既包括企业内部更全面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延伸到企业外部上游和下游的供应链,甚至完善的是整个行业的价值网络。工业互联网相对于原有企业信息化,它的覆盖范围要宽广得多,创新空间也大得多。
工业企业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可以广泛采集和汇聚数据,高效地分析决策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例如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由上万个高精密的零部件组成,又有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苛刻需求,每台发动机的状态各不相同,对售后维护和支持要求极高。GE飞机发动机(GEAE)公司在Predix平台基础上打造工业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采集和分析航空发动机的状态,应用于发动机的状态监控,维持发动机高可靠性并提高经济性,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体现了工业互联网的真正价值。然而,这样的深度和广度也正是推动工业互联网的难度所在。
(三)工业互联网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在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上,紧随美国并实现赶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在探索阶段,无法一步到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期望并无好处。在没有清晰明确的实践路线情况下,只会造成大量浪费。
三、工业互联网的推进思路
(一)推进工业互联网与补工业短板相结合
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新型基础设施,而且是新型创新要素。创新空间巨大,对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有创新机会。不一定非要按步就班走两化融合分阶段之路,但是要充份发挥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基础现代化和产业价值链高端化的作用,则必须补上工业“四基”短板和企业信息化短板,实施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与补短板相结合的策略。
(二)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并不是大企业专享。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差,还有部分企业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但他们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机制灵活,却也降低了实施工业互联网的成本。
中小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无需贪多求全,相反他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信息化资源,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中自己能够应用的部分,协同创新。换句话说,就是抓住工业互联网中价值经济的精髓,借船出海,以创造价值为核心。
(三)政府应重点做好生态培育工作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纲领性文件,还是2020年新基建浪潮中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其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日益落地,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是对的,但在推进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沿用招商引资套路,有的在立项目分钱分物方面花费太多精力,有的挂了各种牌子等,效果并不好。
其实最需要政府做的是培育和完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这是基础性工作。培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土壤,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新型创新联合体突破共性技术,促进平台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总结推广有价值的多元应用场景等等。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挑战
工业互联网已经出现了一批平台服务商,取得不少实践经验,但推广发展整体上仍有一些问题,其中既有工业企业用户的问题,也有平台供给侧的问题。其中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服务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异构系统工业数据汇聚,商业秘密与开放协作的平衡等问题尤为突出,都是平台服务商需要认真考虑的。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 联盟负责人(惠新东桥分部):肖均· 大会负责人:蔡凌希、黄山、周雷·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语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